<

第56章

 热门推荐:从得到鸿蒙珠开始修真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小梨花(校园h&amp;amp;amp;nbsp;&amp;amp;amp;nbsp
    虽然假装归降,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以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李光弼也对乌知思严加嘱托,派他赶快行事。

    乌承恩是个草包,晚上多次打扮成妇人,夜入诸将家里“策反”。没想到这些蕃将出身的将领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向史思明告发。

    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宾馆之中,史思明在乌承恩床下埋伏两个人。夜见,乌承恩与儿子密谈,说:“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两人闻言突出。

    史思明马上带兵抓住乌承恩,搜出李光弼的书信以及写有应该诛杀的叛将名单。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们都投降了,怎么还对我们这样!”乌承恩是个松包,咕咚跪下,说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干的。史思明大怒,杀掉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参谋耿仁智劝他不要反复,这个贼头亲手用棍击碎这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参谋的脑袋。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称大圣周王。五月,更国号大燕,自称应天皇帝。

    史思明部下兵将是安史叛军中最残暴的队伍,每攻陷郡城,都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把妇女奸淫殆遍,凶淫无比。魏州一役,史思明军一天就杀掉三万多人,平地流血数日。称帝之后,他又派间谍扬言自己军士思归,诱骗唐军决战。大太监鱼朝思想立大功,力劝唐肃宗下令各军进攻。不得已,李光弼等人出战,唐军大败,河阳、怀州等军事要地尽归于史思明。

    人做孽,不可活。史思明乘胜攻陕州,被唐军挡在姜子坂一带。出战不利,退守永宁。史思明下令筑三角城,约期一个月时间筑成,以贮备军粮。其子史朝义率军士苦干,城筑好后,未及泥抹外墙。史思明巡视到此,大怒,把史朝义、骆悦等大将召至面前,想杀掉他们以立军威。史朝义战战兢兢,深知凶残的史思明完全没有父子之情,哀求说:“兵士太乏累,歇一歇马上就上泥。”史思明喝斥道:“你爱惜属下,就敢违我将命吗!”立马城下,目视兵士上泥,“斯须而毕。”临走,史思明冲史朝义大骂:“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

    史朝义大惧。骆悦等人也因兵败惧诛,力劝史朝义先下手。史朝义不敢答应,骆悦等人就威胁说要投降唐军。史朝义思虑再三,点头示诺。

    当夜,史思明宿营中,其亲信曹将军率人守卫。史朝义等人召他来说明行事目的,曹将军“不敢拒”。夜半时分,史思明因梦惊醒,据床惆怅。他平时特别爱听优人唱曲,吃饭睡觉都有几个戏子不离左右。由于他为人残忍,杀戮为常,这些戏子心中也十分恨他。见他惊起,几个人忙问原因,他说:“我刚刚梦见河里的沙洲上有群鹿涉水而至,鹿死水干。”说完,就起身上厕所。几个戏子偷偷说:“鹿者,禄也;水者,命也。此胡命禄都到头了!”

    正说话间,骆悦等人提刀闯入,不由分说就劈死数人,逼问史思明所在,余人忙指厕所方向。史思明听见卧帐内响动不对,翻墙而出,骑马刚跑到马槽处,被追赶而来的兵将射中胳脯,滚落马下。史思明忍住痛,问“何人造反?”,有人答称是怀王(史朝义)起事。史思明老奸巨滑,哀求说:“我早上说错话,才有现在这等事。你们别这么快就杀我,等我攻陷长安再杀我不迟。”一失往日凶暴之态,史思明连声乞命。转头看见耷拉着脑袋的亲信曹将军,史思明又大骂:“这胡误我!这胡误我!”骆悦挥手,兵士把史思明捆个结实,幽禁在柳泉驿。

    史朝义心惊肉跳,见到骆悦等人复命,还连问:“没有惊动圣人吧?没有伤着圣人吧?”诸将回答说“没有”。一行人伪造史思明诏书,史朝义继位,并杀掉在外统军的史思明亲信大将周挚等人。为绝后患,骆悦等人先行动手,用绳子勒死了这位动辄就要人命的老上司史思明。

    比起史思明,史朝义为人宽厚,但没有什么政治手腕。安禄山手下各大将本来就与史思明平起平座,史朝义继位,众人更不拿他当回事。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郭子仪、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带来的回纥兵合军,在邙山与史朝义军大战,大破贼军,斩首一万六千,生擒四千多,降三万两千,叛军精锐皆尽。此后,史朝义在四十多天内八战八败。最后,被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瑒率军包围在莫州。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在莫州城内大阅诸兵,准备做最后殊死一战。其属下田承嗣劝他说:“陛下您不如携精锐将卒还至幽州,与李怀仙的五万兵相合,再掉头来战。为臣我替您死守此城,等你带兵来我们内外夹击。”

    史朝义轻信,当夜带精兵五千突围。临行,握着田承嗣双手,以存亡为托。田承嗣叩首流泪,样子极其“忠义”。已经上马,史朝义又回头,说“全家百口,老母幼子,全托付给将军您了!”田承嗣深深下拜,泪眼不干。

    史朝义刚出城,田承嗣就召集诸将,说:“我们起事以来,攻破河百一百五十余城,毁人坟墓,烧人房屋,掠人金帛,壮者死锋刃,弱者填沟壑。事已至此,大军围城,但自古祸福不常,或能转危为安。明天我准备出降,诸位以为如何?”诸将知大势已去,都连忙称是。

    黎明,贼兵在城上高喊:“史朝义半夜跑掉,赶快去追!”唐军不信。田承嗣就把史朝义老母及妻子儿子全都绑上押送到仆固处瑒,诸军才知田承嗣是真降,轻装纵马,追杀史朝义。

    史朝义跑到范阳,精疲力竭。李怀仙授命其部下李抱忠闭城不让史朝义进城,说:“你们史家人对天子时降时叛,没有恩信可言,以后又要干什么呢!”史朝义乞求说兵饥无粮。念在旧日情谊,李抱忠派人送粮于开阔地。“朝义饭,军亦饭,饭已,军子弟稍稍辞去。”见周遭军卒皆散,史朝义也没办法,只能流泪大骂“田承嗣老奴误我!”单人独马,就近转了几个地方,皆遭闭门羹。最后,史朝义又跑回幽州,自杀上吊而死。平心而论,史怀义还真不是特别坏的人。李怀仙斩其首送于长安。至此,史思明父子僭号四年而灭。

    安史之乱,至此告一段落。史臣说得好:“彼(安禄山、史思明)能以臣反君,而其子亦能弑杀其父,事之好还,天道固然!”

    虽然安禄山、史思明两个叛贼只折腾了七年,但使中原板荡,千万生命死于军乱,与之而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党争之祸,最终把赫赫盛唐推上了不归之路。钱起的《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正好用来做伟大唐朝由盛至衰的总结:

    长安不可望,远处边愁起。辇毂混戎夷,山河空表里。

    黄云压城阙,斜照移烽垒。汉帜远成霞,胡马来如蚁。

    不知涿鹿战,早晚蚩尤死。渴日候河清,沉忧催暮齿。

    愁看秦川色,惨惨云景晦。乾坤暂运行,品物遗覆载。

    黄尘涨戎马,紫气随龙旆。掩泣指关东,日月妖氛外。

    臣心寄远水,朝海去如带。周德更休明,天衢伫开泰。

    乱世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唐朝“藩镇割据”大戏的上演

    大胡安禄山造反,唐玄宗苍惶逃窜。马嵬驿兵变,杨贵妃“婉辗娥媚马前死”,黯然悯然,玄宗只得继续西行。

    太子李亨殿后,一路安抚士民。为了收复中原,太子在他自己两个儿子建宁王李倓、广平王李豫劝说下,率数千兵士向朔方挺进,并于公元756年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

    转年,大将郭子仪以及广平王李豫等人率兵收复唐朝的政治首都长安。同年底,唐玄宗老头也有幸自蜀地得返京城,“上(肃宗)至望贤宫奉迎。上皇(玄宗)御宫南楼,上望楼辟易,下马趋进楼前,再拜蹈舞称庆。上皇下楼,上匍匐捧上皇足涕泗呜咽,不能自胜。遂扶侍上皇御殿,亲自进食。自御马以进,上皇上马,又躬揽辔而行,止之后退。上皇曰:‘吾享国长久,吾不知贵,见吾子为天子,吾知贵矣。’上乘马前导,自开远门至丹凤门,旗帜烛天,彩棚夹道。士庶舞拜路侧,皆曰:‘不图今日再见二圣。’……”当时情景,果然感人。

    好景不长,在肃宗皇后张氏与宦官李辅国的窜掇下,玄宗、肃宗父子猜忌日深,最终老皇帝怏怏死于荒凉冷宫,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也许是隔代遗传,唐肃宗虽在长安为帝,竟受制于自己的皇后与李大公公。秋边风一吹,肃宗还下诏赐死了自己的儿子,、有兴复大功的建宁王李贤。年青当太子时终日担惊受怕,逃亡路上风霜侵袭,称帝后受宦官和妇人挟制,唐肃宗于762年就撒手而去,终年五十二岁。

    肃宗崩后,宦官李辅国与程元振联手,利用手中禁军,杀掉张皇后,拥戴太子李豫登上大宝,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为帝十八年,“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算是个比较有主见的皇帝。他继位后,虽然很感激李辅国对他的“翼戴”之功,但大太监一句话让皇帝如芒刺在背:“大家(皇帝)但居禁中,外事由老奴(李辅国自称)处分”。结果,代宗用计,借助李辅国敌对势力程元振以及禁卫军之力,把李大公公挤出政权中心。不久,代宗又派刺客要了这位太监的性命。程元振补空后,比李辅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贪赃受贿,贬杀朝臣,致使朝廷解体,上下离心。屋漏偏遭连夜雨。西北的吐蕃也乘人之危,节节逼近,害得代宗也上演弃都出逃的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