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6jj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70章
    希特勒说,“这样才能显示出你们党的重要性来。”

    会见结束后,里宾特洛甫问汉莱因:“你怎么理解元首的命令?”汉莱因说:“元首的意思是要我们老是向捷克政府提出永远无法使我们满足的要求。”

    里宾特洛甫赞赏地点头说:“你很聪明,赶紧回去执行元首的命令吧。”

    希特勒这次接见汉莱因,发现这个傀儡搞些与捷克政府捣乱的活动还可以,但在政治上不成熟,所以没有把他要侵占捷克的真实意图告诉汉莱因。

    4月21日,希特勒又召见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研究突袭捷克的作战预案。

    这个代号为“绿色方案”的作战预案,原来是冯·勃洛姆堡元帅1937年6月24日制定的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突然进攻的预案。

    希特勒与凯特尔一起讨论了如何根据当前的形势对“绿色方案”加以修订,将其变为可于近期实施的作战计划的问题;希特勒的副官鲁道夫·施蒙特做了记录。

    第二天,施蒙特将希特勒与凯特尔讨论的情况加以整理,递交给希特勒。

    这份整理好的称为“绿色方案”的作战计划,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政治问题”,也就是进攻捷克要不要借口和找什么借口的问题。

    “方案”中提出三个办法:一是不必找借口就发动进攻;二是“在经过一段时期能逐步导致战争危机从而导致战争的外交谈判之后再发动进攻”;三是“以一个偶然事件(例如在一次故意制造的捷克‘反德示威’中杀害德国驻捷公使这样的事件)为借口,发动闪电进攻”。

    (二)“军事决策”,也就是“闪电进攻”的实施方案。

    “方案”贯彻了希特勒关于速战速决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了4天之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宣传”,也就是制造侵占捷克合理合法的舆论的办法,“方案”提出的办法是:德国开动宣传机器大力进行反捷宣传;同时指导捷克苏台德德意志党积极进行反捷克政府宣传。

    希特勒对这份计划的“军事决策”部分感到还可以,但对另两个部分有意见。

    他认为:不找借口就进攻捷克将会遭到世界舆论的反对,可能引起严重的局势;用外交手段制造危机也不足取,因为那样做捷克斯洛伐克会有所防范;第三个办法最好。

    关于“宣传”问题,他认为不到时候不宜动用德国的宣传机器进行反捷宣传。

    希特勒指示凯特尔,先按这份修订了的“绿色方案”进行各项军事准备,但该方案还要进一步修订。

    在希特勒具体策划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事宜时,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还被蒙在鼓里。

    贝奈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靠半工半读,读完了布拉格大学和法国的三个高等学府。

    1918年,他与托马斯·加里格·马萨里克一起,使捷克斯洛伐克从哈布斯堡帝国中独立出来,建立了中欧最民主、最繁荣的国家。

    1935年马萨里克总统退休后,他继任捷克第二任总统。

    但马萨里克和他一直未能解决国内的少数民族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民族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但也有不少少数民族,其中苏台德日耳曼人有325万,匈牙利人100万,卢西尼亚人50万。

    这些少数民族分别向往自己的“祖国”德国、匈牙利和苏联;就连斯洛伐克人也要求得到某种程度的自治权。

    马萨里克和贝奈斯1919年就曾允诺给少数民族更多的自治权,在捷克斯洛伐克建立像瑞士那样的联邦制度。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诺言未能实现,引起少数民族、特别是苏台德日耳曼人的不满。

    其实,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比在波兰、意大利的日耳曼人要安定富裕得多,所以他们对捷克当局的不满没有强烈表现出来,因而苏台德德意志党建党后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

    ---------------

    21.幕后交易(2)

    ---------------

    自从德国纳粹党收买苏台德德意志党后,该党才逐渐发达起来。

    汉莱因从希特勒那里领受命令后,立即返回苏台德德意志党总部所在地阿舍。

    他与其党羽多次研究希特勒的指示精神,于4月24日在卡尔斯巴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一项“合理要求”。

    这项要求又称《卡尔斯巴德纲领》,主要内容有八条:(一)苏台德日耳曼人同捷克人的地位完全平等;(二)承认“日耳曼种族苏台德支”是统一的“法定人格”;(三)在捷克斯洛伐克确立日耳曼区,并通过立法承认其区界;(四)在日耳曼区内一切公众生活部门实行充分的自治;(五)对那些生活在本民族区以外的日耳曼人给予保证;(六)结束苏台德日耳曼人1918年以来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并对他们由此所蒙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七)承认在日耳曼区由日耳曼人担任公职的原则;(八)日耳曼人有信奉“日耳曼思想”的充分自由。

    汉莱因在解释其《纲领》时称,所谓“日耳曼思想”就是德国纳粹党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

    他还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改变外交政策,废除其与法国、苏联所签订的盟约,转而依附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充分认识到,接受《卡尔斯巴德纲领》不仅意味着其领土要分裂,而且意味着将失去主权,成为德国的附庸。

    4月25日,捷克总理米兰·霍德日阿宣布坚决拒绝这个《纲领》,但同意与苏台德日耳曼人谈判解决问题。

    同时,他把捷克政府对《纲领》的分析和态度照会通知给盟友法国政府,并要求其做好准备在必要时履行条约义务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法国总理达拉第当时刚上台不久,对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心中无底,遂于4月28日带领外长庞纳到伦敦找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磋商。

    达拉第说:“一旦德国无端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准备履行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保证。”

    张伯伦说:“非常欣赏你们的这种态度。

    但重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不要招惹德国进攻。”

    达拉第说:“法、英两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采取一致的立场和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应劝说捷方在国家安全允许的范围内向苏台德日耳曼人做出尽可能大的让步。

    同时,我们两国应坚定地向德国申明: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受到武力进攻,英、法将确保其独立。

    我们两国如果向德国表明这样的立场,不仅会增强捷克斯洛伐克的信心,而且可以提高波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士气。”

    张伯伦说:“总理先生的见解不无道理。

    但我不相信希特勒会毁灭捷克斯洛伐克。

    我担心,如果我们两国向德国表明这样的立场,可能会引起德国的对抗,从而导致战争。

    这样一来就无法挽救捷克人遭侵略、遭灭亡的命运了。

    我可以让我们驻德国大使单独发表一项声明,说如果在捷克政府与苏台德日耳曼人谈判过程中德国对捷克诉诸武力,而法国为了履行义务而被迫进行干预的话,那么英国就不能保证它不会进行干预。”

    从张伯伦的谈话,达拉第已经充分意识到,如果德国进攻捷克,英国绝不会立即援助法国和捷克。

    而没有英国的援助,法国是不能履行其条约义务的。

    同时,张伯伦也意识到,捷克政府已成了他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障碍,应当努力防止法国对捷克政府的坚定支持。

    在达拉第与张伯伦在伦敦磋商的时候,捷克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

    汉莱因早就估计到了他们炮制的《卡尔斯巴德纲领》不会被捷克政府接受,因此预先策划了示威闹事行动。

    捷克总理4月25日刚一宣布拒绝接受《卡尔斯巴德纲领》,汉莱因就指使他的党羽在各地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此后,苏台德日耳曼人的示威闹事连日不断。

    闹事者多次挑起事端,制造骚乱,迫使警察开枪镇压,造成多起流血事件。

    汉莱因借机从德国要来大批武器,组织武装力量,于5月13日正式成立“冲锋队”,用以“保护”苏台德德意志党组织的游行和集会。

    这时,捷克斯洛伐克又不断有关于德军在捷德边境集结的传闻。

    5月19日,《莱比锡报》发表了德军调动的消息。

    同时,捷克和英国的情报部门都得到“可靠情报”,获知德军4个摩托化师已在捷克边界集结,并做好了突袭捷克的准备。

    这在捷克乃至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捷克政府于5月20日在赫德拉欣宫召开会议,根据贝奈斯总统的提议,决定发布“局部动员”令,召集部分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伍。

    征召兵员工作进行得顺利而迅速。

    当晚发生了一个事件,使得捷克斯洛伐克民众担心可能引起战火:赫布区两个苏台德德意志党党徒骑着摩托车在捷德边境迅跑。

    捷克警察示意让他们停下并询问口令;他们拒绝停下。

    警察随即开枪将此二人击毙。

    但由于当时德国尚未做好入侵捷克的准备,这件事除引起汉莱因党羽的一些谩骂和德国宣传机构的恐吓之外,并未引起局势的重大变化。

    ---------------

    21.幕后交易(3)

    ---------------

    由于捷克进行局部动员,英国也紧张起来。

    英国外交部5月21日指示英驻德国大使汉德逊立即探询德国的意图,并派武官马克法尔伦上校到德捷边境察看德军有无异常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