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6jj小说网 > > 宦门逢春至 > 第423章
    方维笑道:“这里头也有缘故。我因想着工匠们的脚疾刚好, 怕出了一天工, 住在窝棚里, 又会复发,拖慢工期。这些老人女人,不出力工,只管做饭,烧水, 熬药,晚上给工匠们洗脚。一个人管十个,也不多。”

    严从周将名册哗啦哗啦地从头翻到尾, 黑着脸不说话。方维知道原因, 也微笑不言。沉吟了半晌,严从周道:“方公公果然宅心仁厚, 只是五千多人的口粮, 太仓库那里, 怕是支撑不住。丰台、房山一带, 也有不少灾民,怕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都眼巴巴地指望朝廷,朝廷的难处谁来体恤。”

    方维正色道:“这五千多人,既是五千多张吃饭的嘴,又是五千双给万岁爷吉壤出力的手。他们身后,也都有老有小,恳请严大人念在他们受灾不易的份上,多方转圜,发些救济。方维在此先行谢过了。”便站起来躬身到地。

    严从周冷笑道:“方公公的言辞,倒让我想起个人来。前两天户部江大人的话,也是差相仿佛,是这意思。他那个人素性迂腐,也就罢了。方公公是宫里数一数二的明白人,心中又有成算,家严说起来,也是欣赏有加。听说方公公昨天刚在庙里头被那群刁民围着打,还能如此不计前嫌,实在是胸怀宽广,令人佩服之至。”

    方维并不难为情,施施然坐了下来,笑道:“严大人,你出身官宦人家,不知道农户的难处。庄户人家种田十分不易,翻耕耧播,引水灌溉,除草施肥,载积簸扬,如此辛苦一整年,才能得些米面勉强饱腹。您的同宗,北宋严氏家训有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我在山神庙里,跟他们吃了几天白粥,实在是头晕眼花,煎熬备至。这些灾民原本还有半个月就能将麦子收了,一家老小也有口粮。忽然天灾骤降,房倒屋塌,亲人离散,心中有些怨愤,也是自然生发,不能怨他们刁蛮。”

    一番话说得严从周连连点头:“方公公谈贵谷务本之道,我自然一百个赞成。只是有句话方公公说的有些欠妥。”

    方维哦了一声,笑道:“愿闻其详。”

    严从周站起身来道:“您说我出身官宦人家,这话不当。我祖上在江西数代务农,祖父家徒四壁,并无余蓄,却一心读书求进。祖母纺织绩麻,供他科考,只是屡试不第,连秀才都没有中,只在乡间教些私学为生。家严少时聪慧,苦读不辍,不分寒暑。祖父去世得早,家严遍访高门富户,辗转求借,苦熬了十年,方才中了进士。我家三代求进,苦苦煎熬,才有今日的衣食富足。外头这些农户,大字都不识一个,资质本就鲁钝,又不知勤学上进,不体谅官府的难处,竟做出围攻钦差的大逆之举。侥幸方公公心地好,不追求他们,换了别人,怕是一体诛杀,也不为过。”

    方维摇摇头道:“是我说得不对,严大人莫怪。您说的也是实情。只是灾民人多,嗷嗷待哺,若是放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心有感激,会念着严大人的大恩大德。”

    严从周笑道:“我原是工部的人,照章办事,却谈不上什么行善。况且小人难养,我尽心提醒一句,方公公,你这样回护他们,未见得能落什么好话。”

    方维想了想,苦笑道:“我本是宫里的奴才,要什么身后名,都是浮云罢了。只是做奴才的本分,是想着尽力将圣上的事办得妥当些,好让圣上他老人家少些忧心。如今大同一带战事咬得紧,东南倭寇也时时进犯,军情邸报一封接着一封,圣上烦劳已甚。若是外头这些灾民,能吃上太仓粮,沐浴圣恩,真心在工地上出力,吉壤的大工程,怕是事半功倍。”

    严从周眼光在他身上打量着,忽然伸出五根手指,将四根手指都弯折了,独留下小指头,在他面前晃一晃,微笑道:“《孟子》有云,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方公公,我喜欢聪明人,更喜欢识时务的聪明人。”

    方维心下雪亮,知道他的意思是收来的田地五中取一,略一发怔,微微摆了摆手道:“我读书不多,只知道《孟子》也有云,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严从周脸色变了,“方公公慎言。”

    方维笑道:“严大人提点的是,我记下了。我手里正要写谢恩的折子。以工代赈,两难自解,圣上看了,也会少些挂心。严大人若是肯屈尊,便也署上名字。”

    严从周抱着手,脸色忽明忽暗,终于露出个笑容来,点头道:”很好。方公公一心提携我,我又怎能不识抬举。”

    方维笑道:“很好,那我折子写成了,便叫人送去给严大人过目,再急递给司礼监文书房。文书房的管事,原是我的旧识,一定加急办理。”又小声道:“严大人,圣上出巡,多半要住在巩华城新修的行宫。这行宫本是严阁老主持修建的,接驾的事也是大事,工部正好借此机会,多加修葺,务求体面。”

    严从周也笑了,“多谢方公公提点,工部一定不负所托。”

    他与方维又客气了一番,便背着手快步离去。方维坐下来喝了口水,提笔写了几个字,听见里屋卢玉贞的咳嗽声,便走到她身前笑道:“他走了,你不用咳嗽了。”